历经多年发展,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紧固件生产国。据悉,目前国内已有将近2万家紧固件厂商,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,从业人员100多万人。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行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因素同时存在,一方面行业陷入产能过剩、恶性竞争、利润下降的泥沼之中,另一方面德国伍尔特、浩明环球科技等国外紧固件巨头觊觎中国市场,纷纷来华抢滩设厂,进一步加速了行业洗牌进程,再加上国外反倾销时有发生,中国紧固件业要实现高贵蜕变任重道远。预计未来中国紧固件走势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十分大。那么,未来中国紧固件如何实现创新发展,游刃国际市场?
加强技术创新
业内专家估计,在机械工业发展形势较好,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大环境下,紧固件行业未来的生产和销售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。但专家提醒,紧固件行业要有应变宏观调控趋紧和国际市场变化无常的准备。
众所周知,中国出口到国外的紧固件产品大多是中低端产品,产品主要进入的是国内维修备件市场,在高端市场如汽车、航空等鲜有中国紧固件的踪影。据悉,目前我国出口的标准紧固件的平均价格仅是我国从欧美进口产品的1/3~1/9,倘若我们的紧固件企业拥有高端高值产品,打造自主创新品牌,就能使国内紧固件产品在激烈的国外市场上更好地占有一席之地。
尤其是在国外反倾销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,国内紧固件产品附加值低、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应引起重视,试想,如果我们能生产出创新的并且是他们必需的产品,还有谁敢贸然设门槛“闭关自守”?
解决紧固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,地方紧固件协会应承担联合协同开发的责任,在紧固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专业化、系统化、集成化的研发,真正打造具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,用体制和管理的创新推动技术创新,如针对行业共性的材料改制技术,表面防腐电镀环保技术和模具技术等联合攻关,由一家企业控股,其他几家企业参股,主攻一项共性关键技术,同时共同搭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,共同开辟国际销售通道,共创同一产品品牌,以企业联盟的组织形式发展生产,组织出口。
嘉兴兄弟标准件有限公司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调整产品结构,虽然现在原材料降价,但“兄弟”并未降低产品报价,因为技术上有优势,市场占有率高,因此国外客户不敢随意压价。但同时,今年的形势比金融危机时更为复杂,欧洲债务危机、人民币汇率、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,不确定因素太多,未来风险仍然很大。
审时度势战略转型
数据显示,2009年,国务院已经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,总投资8820.03亿元;截至目前,有约27个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,其中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。预计至2015年前后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,总长 2259.84公里,总投资8820.03亿元。而据不完全统计,北京、上海等15个城市共有约50条,115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在建,未来2-3年铁路行业保持不低于25%的增长是有较大保障的。
我国轨道交通的不断“增量”不仅可以带动铁路行业的发展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,紧固件产业即是其一!